近百名考生从各地集聚湖州“考研新城”,他们图什么 会是一条引才…

近百名考生从各地集聚湖州“考研新城”,他们图什么 会是一条引才…

2023年 1月 17日 0 作者 gong2022

??这里可能是湖州市吴兴区区府路附近最晚熄灯的地方。

晚十点,湖畔的自习室刚刚熄灯,千禧年出生的林子方给厚厚的材料书贴上知识点便签,然后给桌面上的日计划情况表逐一打钩,接着从划有红色蓝色记号笔的草稿本下,抽出单词书放进包里——走回自习室附近100米左右的小圆角公寓后,他还要在睡前背一遍单词。

还有很多学生和林子方一样,选择了湖州作为他们这半年的落脚点。而紧靠着杭州、苏州和上海的湖州也在期待着,这些年轻人们能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国内首个“考研新城”,也是湖州市吴兴区招才引智的新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学生来到这里备战研究生考试。

打造考研产业链?谁会专门选择来这里考研?这个项目能否顺利开展?自今年五月初正式运营后,围绕着这个新事物的各种声音不断。

晚上九点多,几位学生在聚人研习室的公共自习区里复习备考

考研族为何来“考研新城”,

他们会选择留下吗?

考研新城项目由文体中心基地、八里店基地和万马基地组成。其中位于吴兴文体中心一楼的聚人研习室就是“考研新城”的中心,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准备在半年时间里做最后冲刺的考研者。

约3000平方米的平层被分为一个沉浸室自习室、一个大教室、三个小教室、开放式自习区、阅读区和吧台区,可以提供约500个自习位。坐在朝南的吧台自习位上,目之所及,便是清凌凌的湖水。

沉浸式自习室最受欢迎,在这里最响的是空调风扇转动的声音。四十多个位子的教室里只有零星几个空位,明亮的灯光下,用弧形木板分开的隔间里,草稿本、平板、便签纸、荧光笔、成套的考研真题、风油精、保温杯和耳机成为学生们的标配。

22岁的林子方在墙面上贴了三张便签:每日任务、6月目标和“保持乐观”四个大字。他的目光在网课界面和笔记本间不断切换。保温杯里泡着祛湿的红豆薏仁茶,他还没习惯南方梅雨季潮湿的天气。

林子方在沉浸自习室的书桌一角,墙壁上贴着学习目标和给自己鼓劲的便签条

五月底,他从天津的一所独立院校毕业,回到家乡湖州。他把自己一天的时间精确地切割到分钟。第一次考研离理想院校南京财经大学差十几分,林子方觉得是因为报的考研线下课进度太慢,自己跟着课程进度走,没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林子方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考研,但他和身边的三四个朋友都没能一次上岸。

面对毕业生破千万的形势和近五年不断增长的考研人数,林子方将第一志愿调整为B类的云南财经大学。复习久了觉得在自习室里喘不过气,他就会到附近安静的湖边步道上走一走。“以前都说‘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命题组,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只想着保守点,有书读就不错了。”他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独立院校的学历找工作无异于大海捞针,“二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须”。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像林子方一样愿意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二战”对他们来说,像是一种不被父母理解、也不想被朋友知道的烙印。来自河南的蒋敏敏毕业于杭州一所大学的医药类专业,今年她班上80%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医学生,本科学历肯定不够。尽管杭州的医药公司很多,但就业竞争很激烈”,提起大三时因为参加竞赛没有好好背专业课内容,她的后悔显而易见。

聚人研习室的一角,能在2023年的考研大军中上岸是这里每个学生的愿望

蒋敏敏在今日头条的推送上看到考研新城的介绍,“每月500元补贴,又是新城,就过来看看。”蒋敏敏最喜欢的是这里的住宿环境,从小圆角公寓步行几分钟就到自习室,四人间月租500元,“挺宽敞的,住得舒服很重要”。

这天,是蒋敏敏带着贴满标签的一箱子书入住考研新城的首日。她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拍摄时能不能把她的专业书名打码:“我有同学在杭州读书,我不想让他们知道。”

在来湖州前,25岁的舟山人于鹏程已在杭州工作两年,他从事的是水处理工程,“我想往计算机类专业发展,再不学就迟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意识到进行自我投资的紧迫性,但求稳的父母并不支持他的想法,再经历无数次争执后,他决定辞职考研。

在山东人吴宇航看来,考研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从国企辞职来到湖州后,他去湖州东部新城的总部自由港看过,“岗位挺多的,如果有合适的,我也会考虑就业。”

考研新城入住指南上显示,聚人研习室的费用是月卡389元、暑期卡899元,半年卡1899元、年卡2999元,涵盖公共课、答疑等考研综合服务。聚人研习室负责人刘国伟发现,来这里备考的学生基本都有自备资料和网课,“统一教公共课可能比较浪费时间,我们打算在七月份先收集学生的问题,开放专业答疑课。”

刘国伟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从六月初到现在,陆续有近百位同学办理了自习入住,消费最多的是暑期卡和半年卡。

尽管考研新城面向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招生,但从实际情况看,学生还是以长三角地区的双非院校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为主,年龄集中在20岁到24岁之间。“基本是准备‘二战’的毕业生,还有工作辞职后脱产备考的。”刘国伟说。

观察下来,这些考生选择考研新城的理由无外乎这几项:较好的考研氛围;较舒适的住宿环境;能承担得起的价格;政府背书的可靠性。

至于会不会选择留下,他们的普遍看法是,“得看能不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工作?有没有符合预期的收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他们说。

聚人研习室内有四个教室,将在七月份的答疑课中投入使用

教培机构想探索发展新模式,

政府希望打造“青年新城”

入驻考研新城的教培机构需要经过严格审核,考研新城项目发起人、运营方知猫人才负责人姜鹏表示,这些团队在享受政府租金全免的补贴下,要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在上海,专职老师教授一节两小时的考研课程,课费在千元上下,现在办了月卡的学生可以直接听”,聚人研习室在上海的模式是寄宿式自习室,往往会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闹市区,有老师负责24小时答疑,运营成本很高。相应的,一位学生半年的学费就要一万多元。由于疫情等种种原因,今年聚人在上海的学生数量锐减了40%。他们希望能在湖州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两年前,在姜鹏的邀请下,刘国伟带领考研自习室团队从上海来到湖州。“一开始听到这个想法我们也不相信,会有人来湖州吗?”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刘国伟在此之前从未听过这座城市。

姜鹏第一次注意到湖州是在2017年底,当时他正在上海从事大学生知识教育付费的创业,衔接各大高校和教培机构资源。在一场湖州人才推介会上,他发现当地给博士人才提供了高额的购房补贴。“离上海很近,刚好我就是博士,想着不妨过去看看。”

慢就业来临的脚步是从2020年前后响起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再把就业作为第一选择,而是优先考虑考研、考编。大学生为什么会来到湖州?湖州能满足他们的哪些需求?彼时,考研新城的思路慢慢浮现。“如果走老路,你看全国有多少空置的大学生创业中心,而一个能安心准备考研的地方对他们来说是刚需。”

创业前,姜鹏曾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内从事基层工作,他对“考研新城”的推出有着自己的逻辑。“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双非院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庞大,但他们的就业问题很少被关注;另一方面,是在周边一线城市虹吸效应下求贤若渴的城市,比如湖州。”

这就是五月初,湖州吴兴区人社局向国内多所高校发送《关于邀请贵校优秀学子来吴考研学习的函》时,更多选择中西部院校的原因。

中午十二点左右,一半的学生已经外出就餐了,他们在桌面上摆好考研材料占座

以考研为主题建设人才综合体的想法得到了吴兴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吴兴区人力社保局人才科科长李岚表示,相比起周边城市,湖州的物价水平和房价更低、生态和文化环境较好,她希望能够通过良好的服务吸引青年人才。

在近日举行的“吴上乐居”新青年城市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上,湖州市吴兴区与多家合作单位签订了总投资达190亿元的城市功能性项目,还出台了《青年人才新城技能提升基地引才补助办法》。

“其实考研只是一部分,我们希望能打造‘青年新城’,提供大学生技能提升和培训的各类服务。”李岚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对于目前入驻的教育机构,政府都给予了场地费和装修费免除的补贴。

除了吴兴文体中心的付费自习室,八里店镇政府把距离聚人研习室三公里的湖州联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二、三层腾空——每层有十多间教室,作为免费自习室向社会开放。

而比聚人研习室更早入驻的东软教育已经招了好几批学生。和聚人研习室不同,东软教育有着明确的就业导向,培训时间为三到四个月。万马智造产业园里还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厂房和住宿区,大多来自外地的学生在湖州当地的结对企业里进行实习试训,政府对东软教育也有留湖率的考察。

除了聚人研习室、东软教育,浙里考研等教育培训机构也在陆续入驻,姜鹏还计划引进出国留学、志愿填报、考证服务、就业分析等各类机构,以临湖的聚人研习室为中心,点状式分布。“考研上岸率只有20%的环境下,剩下的孩子们会不会想在技能培训机构里学习一下,或者考个证充实一下自己?”他希望,吴兴区能成为年轻人技能培训一站式基地。

“考研新城”提供的住宿配套小圆角公寓六月初开放,离聚人研习室步行约五分钟

湖州渴望人才,

考研新城是条出路吗?

近年来,湖州陆续出台“湖八条”“湖九条”“湖十条”等多项人才政策。“考研新城”的出现,也是湖州进行大学生招引工作思路的转换。在周边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的虹吸效应下,湖州从通过企业招引人才,转向提供满足年轻人需求的各类优质低价服务,让他们先流向湖州,再思考如何留在湖州。

在浙江省内经济总量处于偏弱位置的湖州一直面临着产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缺乏高精尖企业的痛点。“像我们吴兴织里做童装比较厉害,南浔电器比较发达,但在技术研发上比较弱势。”吴兴区人社局副局长陆培红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除了东部新城,近年来,湖州在高新区引进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并在西南板块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美妆业。“产业发展和人才的流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陆培红表示,企业反映,他们经常会招不到电器、自动化和机械等专业的人才。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邓仲良表示,地方探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稳就业的有益举措。

“目前,湖州市人口进入了负增长阶段,同时老龄化程度较深。”邓仲良介绍,2020年湖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湖州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1.34%;2021年湖州市人口数据表明,湖州市常住人口340.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这意味着通过吸引青年人群来湖州工作、生活十分必要。”

邓仲良表示,湖州引入大学生技能培训产业是积极探索青年发展城市的具体实践,值得鼓励。但从教育培训产业集聚的条件来说,首先当地应是教育培训资源供给的高地,湖州在本身不具备高校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借用外来优质平台来实现湖州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否引进转型中的教培产业的头部企业、或是知名高校专家来湖授课等尚待观察;其次还应是教育培训消费的高地,打造就业技能转向培训。同时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平台教学是教培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湖州怎样实现产业独一性成为一种考验。

“考研新城”临湖,复习累的时候,不少学生会去湖边步道走两圈。

三四线城市想要吸引人才,

打好产业基础很重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丁旭同样关注到了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新动向。“十四五规划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人口问题关乎城市竞争力问题,对湖州来说尤为关键。”

在他看来,城市建设新的功能体,一方面在产业选择上要考虑到本地适配性;另一方面在盘活存量基础上,功能体是否有通用性和弹性成为关键,“城市的规划需要有弹性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各种变化”。

邓仲良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通过功能型新城建设来吸引人口是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需要考虑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就业和工作是实现稳定留居的重要因素,而考研或者技能培训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不是终点。

“到周边城市的交通越通达,对本身相对工资水平不高的城市来说,尤其是高技能人口越容易外流”,邓仲良提出,积极地融入区域中心城市来进行错位发展,是实现湖州经济和人口协调发展的关键。对集聚高技能人才来说,湖州可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链升级或引入新的产业来实现就业岗位创造,同时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资源来实现生活宜居。

本地高校寥寥、周边又有一线城市强磁场,湖州在人才大战中的忧虑也是国内多数三线城市的痛点。“大规模的人才其实不愿意去三四线城市,但有部分特定细分领域的人还是会考虑的,这和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产业息息相关。”从邓仲良和团队的调研经历来看,他认为三四线城市选定本身具有优势的产业,以产业项目的形式小批量地吸引一批科研类、创业类团队进行产业升级和引进,以小做大地进行尝试,或许效率更高。

邓仲良表示,青年人口流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最看中的是流入地城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机会和条件,具体反映为在自我价值满足的工作岗位及收入、教育和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方面的可获得条件。“我们对流动人口的研究工作也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可以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留居和落户意愿。对三四线城市来说,打好发展产业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的内功很重要。”

来这里备考的“二战生”都有自己的复习资料和网课,学生们以自主学习为主

(文内林子方、蒋敏敏、于鹏程、吴宇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