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不堪入目高高在上的样子真恶心高考考研学校教师新学…

…评论区不堪入目高高在上的样子真恶心高考考研学校教师新学…

2023年 2月 22日 0 作者 gong2022

文|玉沙粼

编辑|玉沙粼

?——【·前言·】——?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公共场合学习成了别人眼中的丑态。

有些人寒窗苦读十余年,父母赌上了所有的身家甚至命,只是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

有些人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学习的机会,在食堂排队时可以边吃饭边看书,在方舱隔离时要强忍着折磨静下心来学习,因为他们只能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但这却成了别人眼中的丑态,一些惺惺作态之人的谈资。

?——【·被践踏的努力有多痛·】——?

衡水中学素来以高到离谱的“升学率”和近乎“癫狂”的学习模式而被大家所熟知。

早些时间,衡水中学发布了一段学生们利用排队打饭的空闲时间大声朗读的视频,原本之意是想夸奖孩子自律,却没料到在评论区掀起了一场无谓的“腥风血雨”,谩骂戏耍之词,简直不堪入目。

凌晨5点半的黑色吞没一切,衡水中学的教室里却早已晨读许久,朗朗之声充斥着整个学校,很多学生为了消除困意,自觉地站在自己的座位上。

中午在食堂排队打饭时,手里也是拿着抄写的知识点高声朗诵,竟也没有一人有错愕的表情。

不知何时,这种近乎“癫狂”的教育模式成为大家支持且追捧的,以至于外地很多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

衡水中学,曾经被人戏称为“高考加工厂”的学校,现在凭借着惊人的升学率,早已成为中国教育界成功的典范,摸得着的神话。

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他们来说,这是他们能比其他起点高的人,做的极其有限的努力了。

他们将时间的缝隙填的满满的,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执行,就是想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这样的他们不该被嘲笑。

有人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高中奋力拼搏的影子,有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朝气蓬勃的气息,但在评论区里也有很多人满嘴冷嘲热讽。

用上帝般高高在上的视角、用“富人”般何不食肉糜的口吻批判他们是“顽固的机器”。

“这样刻苦的孩子能读一个好大学,但他们作为机器能有什么作为?”

“视频中能看清的8个孩子都戴着眼镜,少年强真的需要这样吗?”

“衡水的说唱氛围这么好啊?想学说唱的人尽管去衡水就好了嘛!”

“考试机器”、“只是浪费生命罢了”。一个恶意评论浮现,数百数千的恶意便扑面而来。一些人甚至为某“精彩评论”吵得不可开交,活生生的将评论区变成了一座修罗场。恶意的评论如刀剑般扑面,这些只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成为他们发泄社会压力的对象。

“这种人要是当了官……贪的更夸张,毕竟读书时那么苦要找下补偿!”

“这种人封了官,会卷的更厉害。不会是造福的,他们会觉得人就是动物,可以无限的被压榨!”

他们仿佛一眼便能看透他人的未来,然后指指点点地侃侃而谈,甚至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不被

回怼的理由,直接尾句附上一句“个人看法别喷我”。然后就又站到道德制高点,毫无顾忌地嘲讽着别人,这样真的合适吗?

如果有人感觉衡水中学这种“填鸭式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无可厚非。但看着这些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学子们,某些人凭什么不去给予他们尊重。

视频作者也只是被努力追梦的孩子所感动,原本只是想将这份感动传达给每一个人,但却没想到被人辱骂成“没有思想的书呆子”。虽然评论里有些许善意的鼓励,但在这些高高至上的“道德审判”下,随着作者撤销视频而消失。

无论你如何大义凛然,高高在上,别人付出的努力,都不该被嘲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像之前从衡水中学考上大学的毕业时说的那样:“这些都是我们自愿的,没有人逼我们,这只是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下,一种基本的求生本能罢了!”

人们可能觉得人为一分钱卑躬屈膝没问题,却没想过每年数千万人参加的高考,一分之差足以摧毁成千上万的家庭。

当某些人都在自做圣人的喋喋不休时,只有经历过衡水生活的学生才知道唯有如此,才有机会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你的努力让我满眼通红·】——?

社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人不断地推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无尽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又不敢轻易发泄,唯有在短视频上得到一些释放。有些人为了释压,有些人为了记录生活,但也有人为了通过视频获得利益。所以在很多平台不乏有很多“剧本”,这也让很多人在看到某些不合乎自己理解的事物后,都下意识把这些当做“剧本”并重拳出击。

之前安徽某大学食堂内,一位男生边吃饭边看书引起了网友热议。原本作者也只是看到这一幕大受震撼,想着借此激励自己,像这位男生一样不要懈怠学习。

但视频发出后不久,评论区里就开始恶语相向,以至于作者这个局外人都气愤不已。

“吃饭看书的人很多,把书拿那么高,这还叫看书吗?”

“这本书的名字,肯定叫如何让富婆爱上我。”

没有打扰到任何人,同坐的人都没有任何意

见,网友们却抓住他在食堂里看书这个点不放。

平白无故的一顿莫名恶语轰炸,只因为他在本该吃饭的食堂里看了一本别人所谓的休闲杂志。

而坐在他旁边喋喋不休、大声喧哗的人,翻着手机短视频忘情欢呼的人,为何能安然无恙呢?

可能那些正在评论区宣泄的人,正是这些拿着手机忘情高呼的人。

无独有偶,在很多城市暂停线下教学时,网课成为了社会教育的常态。

在某方舱医院,就有一位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女子。

嘈杂的环境,阴冷的氛围,只有她一个人躲在昏暗的角落,默默地看着桌上的课本苦思冥想。这段画面被网友拍下上传到网上后,立即引起激烈的讨论。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要是能这样就好了,这位同学未来可期啊!

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信誓旦旦地表示该女子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搞直播。在她面前的桌子上不只有学习的资料,而且身边还有一个专门用于直播的手机,一时间这一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

“为什么学习要直播”?

原本的期许和赞赏,在“上海女子方舱学习作秀露馅”的质疑声中偃旗息鼓,甚至很多人画风急转,纷纷表示这哪是学习,这是在作秀。

但未见事情本质,不予评价。哪怕别人学习的时候作秀了,也比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恶语相加,或者随波逐流、看人眼色做事的人,要强不止百倍。

?——【·我不学习,你凭什么用学习打扰我们·】——?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视频中是大学宿舍两个男生的对话。

上铺的学生大声呵斥书桌前的男生:“还让不让人睡觉,你不睡别人还睡呢!开着灯学习影响别人睡觉,就你这样的还痴心妄想考清华啊?”

没想到书桌前的男生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声回应:“你自己不学习,还不让别人考清华,先管好自己吧。”

在视频下方的描述中写道,学习的男生是通过专升本考进这所本科院校的,现在大三的他准备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视频一经发布,评论里立刻形成了一边倒的形势,很多人纷纷指责学习的男生不顾及他人感受。

“人品太差,太过于自私了。在寝室这样的公共场合,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种人学历越高对社会的威胁就越大。”

一些网友更是拿捏着语气冷嘲热讽,说什么该学生“自我感动”,一个专科生不本本分分的熬到毕业,还妄图考入清华山鸡变凤凰,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短短不到一天时间,一个“大专生努力考清华改变命运”的视频,竟然在评论区收获了1万+谩骂。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感慨:难道大专生不配考清华?难道大专生就没有努力的资格吗?大专生努力的样子就活该被人谩骂讥笑吗?

同样是大学生考研,有人在网上抛出自己准备考研的准备,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过程都通过视频记录下来。整个视频里都是上课、图书馆学习,积极为考研做准备,充满了正能量。

本以为会是“榜样,好样的”等等夸赞之话,但没想到评论区里满是恶意和阴阳怪气的评论:

“研究生:完了比不了业了; 本科生:完了考不上研究生了; 大专生:未来可期!”

不翻评论还不知道,原来在某些人眼中,大专生学习的样子是如此可悲且可笑。

那连努力都不愿意努力,只知道向别人捅刀子的人,就不可笑?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句话。但很多人总喜欢在还没清楚事情本质时,就开始喋喋不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善于用自己的期望值来评判他人的好坏。

视频中,两人跪地轮流对一名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男子最终没有抢救回来。最终俩人抹着眼泪,推着行李箱,遗憾得离开了现场。

这段两位医学生车站救人的视频在网上大火。原因不是他们的行为多么让人感动,而是一些恶语相加让人难以挪开眼球。很多人开始质疑这两位救人的女子有没有行医资格证,抢救的手段是否得当等。

舆论越闹越大,去世男子的家属也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两人告上法院。

8月23日,“两名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遭恶评”的消息,一度冲上了热搜榜。

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而来的恶评,救人学生陈家利却说:“救人是自己的本能,也是自己学医的本心所以,自己做了该做的,至于舆论如何评价并不在意”。

尽管恶意满满的网络让人寒心,但两人所在的医院却在网络为两人发声,将彭婕婷和陈家利两人的救人事迹,在医院的大屏上滚动播放,并授予两人“校长特别奖”。

医生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并不是努力就能救回来的。但在这个人倒了都不敢扶的年代,还有人为了救人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跪地20多分钟也不愿放弃,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被肯定的善行。

自媒体的年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网络看不到名字,所以每个人都是胆大的人,我们经常能在某些视频下看到各种黑子和恶评。有些人认为你本该做的就不要展现出来,如果非要展现那就是在作秀,在找骂。

假期休假的张老师,在网上被人发布了一段自己在动车上批改作业的视频,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而对于这一切都不知道的老师,却被人当做故意摆拍的,想红想疯的心机女,即使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摆拍。

但即便如此,照片下面依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恶评,却对老师辛苦工作的行为视而不见。

第一波攻击来自某些教师群体。她们认为当事人做这些事的初衷就不单纯,作秀的成分很大,肯定是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第二波是来自于高高在上的网友群体。他们认为“现在做个分内的事都要被表扬了。”

“想当网红,想出名,你事没做完,为什么要出去玩?” “自己边玩边工作,怎么好意思教育学生!”

一言不合,这位教师就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的两波攻击。为什么老师不能有自己的空间?为什么老师不能在动车上批改作业?老师的付出只要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为什么要被诋毁?

?——【·结语·】——?

现在恶语相加的成本太低了,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付出,那些放手一搏努力付出的人,为拯救他人生命焦急施救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还有,故意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批判他人的人,才是最丑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