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人物专栏之——韩愈_腾讯新闻

2023年 2月 24日 0 作者 gong2022

前言

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本文整理了董仲舒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人物简介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二、个人代表作

《韩昌黎集》

三、教育理论

1、教育作用

韩愈的《原性》从天命论出发,论述人性三品,借以说明教育的作用和规定教育权利。

韩愈的性三品的人性论,成为其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人性存在等级差别,教育对不同的人性发挥不同的作用。还有主张主要的教育对象为中品的人。

(2)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每一个人。

(3)由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以仁礼信义智为内容,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应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最好的教本是儒家的《诗

》、《书》、《礼》、《易》、《春秋》。

2、教育内容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他创作《师说》宣扬儒家的师道观,提倡尊师重道。

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说》在理论上是具有新意的,具体表现为: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韩愈受王符等人的思想影响,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得出了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社会必需的结论。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总结了以往教师工作的经验,提出教师工作的三项任务:传道、授业、解惑,都有它特定的时代内容。

(3)以道为师、学无常师

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韩愈把师生的关系看为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这种具有辩证法因素的民主性的教育思想,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教育实践

韩愈认为,治国人才依靠教育培养,他主张发展学校教育并采取一些措施:

(1)用德礼而重学校

韩愈继承儒家德治的思想,把教育作为首要的政治工具。要实行德治,必先德礼而后刑法,强调德礼,也必然重视以学校教育为重要政治工具。

(2)学校的任务在训练官吏

学校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中心,也是训练封建官吏的机构。这些是忠心为封建统治效劳的臣僚,他们的职责是把君主的政令推行到民众中去。

(3)整顿国学

韩愈上任后,作为优先的任务,是对国子监实行整顿:

在招生制度方面,韩愈建议考虑现实,调整招生制度,稍微放宽入学的等级限制;

在学官选任方面,韩愈主张以实际才学为标准选任学官;

在转变学风方面,以恢复教学秩序为首要。

(4)恢复发展地方学校,主张重视地方学校

4、教育方法

韩愈认为学生要有德的修养,还要有艺的训练,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修先王之道,而其途径则是“读六艺之文”。

(1)重视因材施教

韩愈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善于识别和培养;

(2)主张生动活泼

韩愈在讲课中力求运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教学。他认为教学要生动有趣,有严肃的时候,也有活泼的时候,要有张有弛,灵活运用,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内容的思想性,这种教学主张,既有历史根据,也有实际经验。

教育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5、圣人无常师。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